close

多看書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,充實自己的腦袋,最近看到這本書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覺得很不錯,很想買來看看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,朋友推薦我上網路書局買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,不止省去交通通勤的時間,還會幫你把書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宅配到家,覺得對朝九晚五的小資族真的很方便,如果你也想買這本書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,也可以上網路書局比價看看,或是逛逛其他的書籍也不錯唷!

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

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

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?kmcode=2011000037031&RID=C1000302652&lid=book_class_sec_se&actid=WISE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  • 《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》What Philosophy Can Do



    我不是要把大眾帶進哲學殿堂,而是要把哲學帶進大眾的競技場



    哲學大師 蓋瑞?葛中和安格斯牛肉

    (《紐約時報》哲學部落格「石頭」專欄作家、資深哲學教授)



    把哲學帶進公共議題的競技場

    由淺入深地從哲學百寶箱中,搬出各式各樣實用的思維工具

    探討有關政治、科學、全球暖化、無神論、宗教、

    資本主義、快樂、工作、教育、藝術、墮胎等

    關乎你我生活的大小事

    沒有哲學,我們將無法對公共議題做有效的思辨

    ──哲學就算沒有給出答案,也確實提供了尋求答案的思維途徑──



    只要掌握了方法,哲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具體問題。本書作者蓋瑞?葛汀將指導讀者如何運用哲學思維,來思考和討論公眾關心的、具有爭議的當代問題。



    作者蓋瑞?葛汀在部落格「石頭」(The Stone)上的每期文章,都是專為非哲學家而寫的。而每期收到的數百則讀者評論中,總會有人說:「哲學是無用又無趣的『象牙塔』活動,對於非哲學家,沒有什麼相關的話好說。」為了回答這個指控,同時也回應其他讀者的質疑,作者將部落格中的短篇文章加以延伸,擴展其普遍性、深度與細節。他的目的不是要把大眾帶進哲學殿堂,而是要把哲學帶進大眾的競技場;既讓讀者去理解公共關注的主要議題,也把哲學思維的工具介紹給讀者。



    在這些文章裡,都呈現了引導討論的哲學原則、概念與區別。作者除了針對爭議中的主題提出觀點外,也同樣關注於闡明議題,並介紹持不同意見者的一些考量;將兩造論證以各自最強大的形式來呈現,考慮所有相關證據,留心確信所扮演的角色,以及因此導致的論證極限,還有在論證已經極盡所能時,負責地評估仍存在的歧見有什麼樣的重要性。



    作者認為,在真實世界裡,我們對於最重要的事情,無法避免沒有合理根據的「確信」。在多元社會裡,有相當多樣的各種基本確信,尤其是關於宗教、科學、倫理學、政治學與藝術。我們必須要澄清、發展並捍衛自己的確信,因此有「知性維護」的需要。哲學的功能不是去「解答這個世界」,而是為我們的確信提供知性維護。



    哲學是個概念與邏輯工具的倉庫,這些工具對於我們掌握自身確信的知識論地位、解釋其結果、應付知性挑戰時,是不可或缺的。每個人都可以期待哲學提供資源,讓我們了解、辯護,甚至修正自己對於這些公共議題的基本確信。



    ?關於政治議題



    以政治爭議為例,解釋並以實例說明有效論證過程中所需要的重要邏輯原則與區別。首先,區分真正的與虛假的論證,闡明「善意理解原則」,檢視「演繹性」與「歸納性」的區別,探索常被忽略的「相關證據原則」;介紹「確信」和「圖像」概念,進而導向「合乎邏輯」與「合乎理性」的區別。關於「知識同儕」的論證,則將導向「思想自由」與「思想正確性」的區別,以及對於「歧見的邏輯」之分析,並系統化地闡述「自我理解原則」。



    ?關於科學



    強調評估科學主張時特別重要的邏輯原則。運用「預測成功原則」把物理與化學這類的科學,與人文科學區分開來。而「相關性」與「因果性」的區別,將有助於評估來自醫學的主張。實驗室與世界的進一步區別,則引起實驗心理學中關於「促發」現象的疑問。接著,透過有證據基礎的公共政策之限制,闡述「在此有效」與「在彼有效」的區分,並注意「自我駁斥知識」的問題」。最後,轉向氣候科學,反省「訴諸權威的邏輯」,以及「或然率」與「價值」在決策中扮演的角色。



    ?關於哲學與科學的限制



    作者從兩個思想實驗開始,闡述「主觀」與「客觀」的區別,進而回顧「二元論」和「唯物論」的論爭,並運用「邏輯與物理可能性」與「現象與心理意識」的區別。在探討快樂與道德價值時,則運用了快樂的各種意義、事實與價值,以及直覺與理性之間的區別。



    此外,法國認知科學家,丹?史匹博與雨果?梅西耶指出,理性的目標並非獲取真理,而是贏得爭論。作者則利用反對懷疑論的哲學論證邏輯,以及知識與真實信念之間的哲學區別,來檢視這個主張。



    在應用心理學方面,作者從米歇爾?傅柯對心理疾病的歷史與哲學分析著手,並應用把「正常」當成一種描述與一種評價之間的區別。



    ?關於宗教



    從「信仰神是否理性」出發,關注道金斯之「新無神論」中,反駁標準有神論論證的各種邏輯錯誤,包含對於「宇宙論論證」、「存有論論證」的批評,以及他提出的「沒有論證的論證」、「演化論證」及「複雜性論證」。另一方面,從「宗教為何是理性的」出發,以神聖屬性為中心,探討「簡單性」與「必然性」,實體及其性質的區別等,最後指出「不可知論」可能是個吸引人的立場。



    ?關於資本主義



    快樂的本質、工作的價值、教育的目的,與資本主義的道德有什麼關係?作者從運氣、工作、樂趣與愛等元素,展開有關「快樂」的哲學解釋,並運用了「工具性活動」與「自有價值的活動」的區別;同時,以自由主義的「個人權利原則」,以及「基本益品」與「基本善」的區別,來回應資本主義與快樂、利益之間的關係,並導向「公共資本主義」的概念。同時,探討資本主義與人文教育之間的衝突,並運用「工具性知識」與「不為其他目的的知識」的區別,來反省為何大學應該主要關注知性文化,而不是職業訓練。



    ?關於藝術



    作者以安迪?沃荷的〈布瑞洛盒〉為例,闡述「藝術成就」與「美學成就」、「發現」與「賦予」意義的區別。另外,從「知性標準」與「情緒標準」的區別,來探討古典音樂(莫札特)和流行音樂(披頭四)何者較優越,並逐一闡述「藝術作品的普遍價值」與「它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」、「美學價值」與「道德重要性」、「前衛藝術」與「大眾藝術」的區別。



    ?關於墮胎



    從「普遍原則」與「特例」的區別開始,論證各持立場的人們對於「一次墮胎是否道德」沒有共識,卻有「殺嬰並不道德」以及「在強姦的例子中,墮胎並非不道德」的共識,進而透過「重疊共識」和「內在批評」的概念,說明在沒有共通前提的狀況下,成果豐碩的討論還是有可能的。















      學界專文推薦──



     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

      洪裕宏 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

      苑舉正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

      冀劍制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

      過年伴手禮推薦 (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)



      名人推薦



      ?「這本書卓越地展示了哲學能做什麼,還有它對於人類的人格完整性與身份認同來說有多不可或缺。葛汀的聲音,是一種獨特的美國式聲音:直接了當的知性,慷慨的同情心,總是有強力的批判精神,卻不曾變得惡毒或輕蔑。讀這本書,一個人會感覺到教條與胡言亂語的雲霧突然間全體蒸發了,而且會看出一系列辯論的整體風貌。高度推薦。」──賽門?克里奇利(Simon Critchley),《石頭讀本:一百三十三個論證中的當代哲學》(The Stone Reader: Modern Philosophy in 133 Arguments)的共同編輯。



      「以這本了不起的書,蓋瑞?葛汀加入了偉大的傳統:一流哲學家冒險從象牙塔裡出來跟大眾說話。《哲學能做什麼?》涵蓋了範圍甚廣的主題──政治、科學、宗教(包括無神論)、藝術以及更多其他,從不擺架子,從不試圖迴避困難。伴隨著機智與天賦,葛汀展現出哲學思維如何滲入人生的選擇,而且能豐富我們整體而言的個人價值感與幸福感。」──麥可?魯斯(Michael Ruse),佛羅里達州立大學,露賽爾?T?沃克麥斯納哲學教授



      「思維清醒、明智,而且像最佳意義下的老師一樣,葛汀在《哲學能做什麼?》這本書裡,達成了今日美國哲學太少嘗試達到的成就--他用任何心胸開放的讀者都能欣賞的聲音,闡明了主要的學院思想家怎麼樣看待像是科學、快樂、工作、神、邪惡、資本主義、還有教育這樣的觀念。」──卡林?羅曼諾(Carlin Romano),《哲學美國》(America the Philosophical)的作者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      蓋瑞?葛汀(Gary Gutting



      美國聖母大學(University of Notre Dame)哲學系榮譽教授。《聖母大學哲學評論》的編輯,也定期為《紐約時報》的哲學部落格「石頭」撰稿。



      研究領域為當代法國哲學、科學哲學以及宗教哲學。他以研究法國哲學,尤其是傅柯的思想聞名,著作有《傅柯》(Foucault: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)、《思考不可能之事:1960年以來的法國哲學》(Thinking the Impossible: French Philosophy Since 1960)、《劍橋傅柯指南》(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Foucault)、《哲學家知道什麼:最新分析哲學案例研究》(What Philosophers Know: Case Studies in Recent Analytic Philosophy)、《20世紀法國哲學》(French Philoso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)等。







    • 譯者介紹





      吳妍儀



      中正哲學研究所碩士畢業,現為專職譯者,譯有小說與非小說類多本,非小說類譯作包括《白日夢的力量:抓住靈光一閃的創造力》、《哲學的40堂公開課》、《哲學的32堂公開課》(漫遊者文化);《我們為什麼要活著?尋找生命意義的11堂哲學必修課》(麥田);《我們為什麼要浪費時間睡覺》、《為什麼是碳?》(貓頭鷹出版社)等書。



















    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• 推薦序──

      一個在公共中走出自己的哲學家蓋瑞.葛汀/邱建碩副教授

      學習哲學就是學習如何「維修」我們的信念體系/洪裕宏教授

      哲學能夠為我們的社會提供深入思考的線索/苑舉正系教授

      為什麼要讀哲學?/冀劍制教授

      (依姓氏筆畫排列)



      導論──把哲學帶進公共議題的競技場



      Chpater 1 如何論辯政治議題

      當論辯不是論辯時

      善意理解原則

      相關證據原則

      確信與論證的限制

      論證與歧見

      知識同儕與歧見的難題

      論辯哪裡好?



      Chpater 2 科學:一種使用指南

      預測成功原則

      相關性研究及其限制

      實驗室與真實世界的對比

      「在此有效」與「在彼有效」

      以證據為基礎的公共政策

      氣候科學

      科學與氣候政策:或然率對上價值



      Chpater 3 哲學與科學的限制

      意識與大腦

      瑪麗與殭屍

      神經科學與自由意志

      快樂與道德的心理學

      理性推論是幹嘛的?

      憂鬱與精神醫學的限制

      虛無的物理學



      Chpater 4 新無神論者

      道金斯對有神論論證的批評

      道金斯的無神論論證

      道金斯支持無神論的演化論證

      複雜性論證

      惡之問題

      結論



      Chpater 5 宗教不可知論

      神的簡單性與必然性

      惡與全知

      不可知論?

      哲學家為何有信仰?

      有哪種說法支持信仰?

      沒有知識的信仰

      一種不可知論者的宗教

      結論:宗教與政治



      Chpater 6 快樂、工作與資本主義

      快樂

      工作

      資本主義的問題

      一種自由主義式的反駁

      重新思考資本主義

      我們能做什麼?

      結論



      Chpater 7 資本主義社會裡的教育

      一個問題

      大學所為何來?

      工具性教育

      被視為商品的教育

      測驗有何用處?

      教學:科學或藝術?



      Chpater 8 思考藝術

      〈布瑞洛盒〉是藝術作品

      莫札特比披頭四更好嗎?

      藝術、愛與道德

      前衛藝術與大眾藝術



      Chpater 9 我們可以不再吵墮胎這件事嗎?

      麥克馬漢的支持選擇論證:胚胎的權利

      湯森的支持選擇論證:懷孕女子的權利

      馬奇斯的支持生命論證:人類潛能

      墮胎與宗教信仰

      道德與法律



      Chpater 10 哲學能做什麼

      哲學不能做什麼

      哲學已經做到什麼

      哲學能做什麼



      ?延伸思考

      ?致謝

      ?索引



















    推薦序



    一個在公共中走出自己的哲學家蓋瑞.葛汀

    ──邱建碩(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)



    對在大學的哲學工作者或教師而言,回答「哲學能做什麼?」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,在於它不能僅藉由展示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來回答。因為對於某些提問者而言,他們關心的是,在哲學工作者實際上與這個世界已經失去聯繫的情形下,哲學是否仍如宣稱的一樣,是探索或發現的一切事物要能夠成立的不可或缺基礎。本書作者蓋瑞.葛汀正面地回應了這個挑戰,姑且不論他在《紐約時報》的哲學部落格討論那些具有高度時事性的公共議題時,究竟對社會造成了什麼樣的實質影響。但在本書中,他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,那就是他希望哲學能夠在這些公共議題的討論中扮演一個角色,因為哲學對我們的身分認同以及身為人類的人格完整性是不可或缺。



    他認為,哲學的一個重要性,就在於它能有助於對我們的基本信念進行「知性維護」。這種「知性維護」不僅使我們更了解自己所珍愛的信念及這些信念衍生的邏輯結果,還能在知性多元的社會中,回應不同意見者的挑戰。簡單來說,當我們有著某些堅持不可退讓的立場時,哲學可以讓我們更了解什麼是自己的不可退讓。當我們嘗試在這些立場上去建立世界時,哲學告訴我們會走向何處;當我們面對著社會的多元意見時,哲學不僅讓我們免除它們可能帶來的紛紛擾擾,也能對他人的意見有更完整的理解,甚或找到關於這個世界的圖像的共同認知。我贊同這樣的一條路徑,畢竟對自我的理解對於進入我所在的世界有著根本的重要性。



    上述的想法可視為作者的基本信念,但在本書中,作者並不嘗試宣揚著他的基本信念,即透過哲學來論證他的基本信念的成立,對他而言,這是哲學不能做的事情。那麼作者怎麼回應「哲學能做什麼」這個問題呢?就如同他所說的,這本書是針對非哲學家所寫的,唯一具有哲學性的地方,就是在討論的過程中,作者總是採取了「清晰的概念」並「小心論證」。例如,作者區分了兩種論證,一種是結論明顯地與一般認知相違反的命題,另一種是結論仍是有爭議的命題。所謂結論仍有爭論的命題,它們皆是透過論證而來的結論,但究竟我們要接受哪一個結論呢?這正是在公共議題的討論中經常遇到的情形,不同主張的雙方皆採取了論證的手段來支持自己的主張。在公共議題中,對於這樣有爭議的命題,不能單單以結論之所以產生的前提的可接受與否來判定結論的價值,因為這些前提可能與提出論證者的基本信念連結在一起。那麼,是否依論證過程的嚴謹性來斷定呢?或許這也是一個評價論證的方式。但蓋瑞.葛汀引進了「善意理解原則」,對他而言,從對手的觀點來看事情,就有可能得出一個更好的論證。「得到一個更好的論證」是一個重要的主張,如果公共議題的討論目的不在於該採取誰的意見,而是如何得到關於公共議題的最佳論證的話。



    從公共議題的討論出發,蓋瑞.葛汀的信念得到了細緻的「知性維護」,他一方面說明自己的信念,並且在這一切過程中更確立及發展了自己的信念,使之得到現實世界的具體實踐,稱蓋瑞.葛汀為「一個在公共中走出自己的哲學家」應當是恰當的。



    推薦序



    學習哲學就是學習如何「維修」我們的信念體系

    ──洪裕宏(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)



    閱讀哲學的風潮似乎回來了,在歐美,哲學書籍的銷售十分強勁,在臺灣也有類似的現象。雖然生活上的欲望滿足越來越容易,人們心中對人生和世界的困惑也越來越強。大眾需要用生活語言寫的哲學書籍,讓他們在其中各自尋找安身立命之處。在歐美,甚至日本,哲學普及讀物的數量多且多元。可惜,在臺灣,由本土哲學家撰寫的哲學普及讀物寥寥可數。透過翻譯來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,成為一個選項。由吳妍儀翻譯,蓋瑞.葛汀著作的《哲學能做什麼?》就是這樣一本不能錯過的好書。



    本書作者葛汀教授主要專長在法國哲學、科學哲學和宗教哲學,曾經擔任聖母大學哲學系的講座教授,目前已退休,專事寫作。葛汀長期在紐約時報哲學部落格「石頭」(The Stone)上撰寫哲學文章,可能是在「石頭」發表最多文章的哲學家。他不僅在哲學專業上有傑出的成就,也關注如何普及哲學到一般大眾。我每次上「石頭」去看精彩的文章和數以百計的讀者回應,都很羨慕。臺灣的一線大報或媒體,誰有這個識見為哲學開一個部落格?



    本書討論的主題涵蓋了科學哲學、幸福、藝術、教育、意識、自由意志和上帝等問題。葛汀運用正統分析哲學的方法,敘述正反立場的論述,讓你瞭解所謂哲學思考並不是修辭上的攻防,而是讓你理解你抵死反對的看法其實也不是省油的燈,都各自有嚴謹的邏輯推理和前提假設。哲學思辨的目的不在扳倒對手,而是在透過思辨過程讓事理越來越明。這就是葛汀強調的「善意理解原則」(principle of charity)。我們應同情地去瞭解對方的論點,幫對方設想一切有利的說法。在充分為對方設想之後,如果我們仍然可以反駁對手,這時才能確保我們沒有被偏見、無知或意識形態所遮蔽。



    臺灣社會近年來受到網路同溫層效應的影響,大家都難免趨同避異,只聽自己喜歡的意見,聽到異音則視同寇仇。同時,因為網路言論輕便化的影響,大家的心智都耗在如何用一、兩句話來製造打擊對手的效果。酸民文化於焉誕生。酸民論述幽默有餘卻殘酷無比,有時已經接近霸凌。在這樣的網路文化影響下,葛汀所介紹的哲學論述方法,尤其是「善意理解原則」,其實就是在告訴讀者,如何以哲學的態度去和持反對想法的人對話。同溫層效應使我們失去和不同意見的人們對話的能力,葛汀的書讓你學到如何面對持反對意見者,如何與之對話,以增進社會互信。



    很不幸地,近年來許多政治與社會議題一再撕裂臺灣社會,例如同婚議題、一例一休問題、環保問題、年金問題、兩岸問題等等,持不同意見的群體之間相互敵視的情勢不斷拉高,造成互信消失、社會崩解的效果。葛汀的書教導讀者如何學會哲學式的思考。如果你習慣了哲學式思考,你會發現自己三不五時也能站到對方的立場去了,覺得對方其實也有相當的道理,相互理解和互信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。我看政治人物恐怕是最需要修習哲學思考方法的一群人了。



    葛汀運用許多在日常生活中會遭遇到的議題,來呈現哲學思辨的本質與實務。哲學思辨不外邏輯(演繹)推理和預設前提。邏輯推理方法教你如何從一組信念去推出一個結論。預設前提則包括經驗命題和意識形態信念。前者可以藉由科學來檢驗,後者則指一些對你而言自明的,可能是宗教的或道德上的信念,這一部分與意識形態有關,通常衝突點都發生在這裡。其實沒有人終其一生都持相同的信念。我們的信念天天都在修正或改變。學習哲學就是學習如何「維修」我們的信念體系。葛汀說,哲學就是「知性維修(intellectual maintenance)的實踐」。「維修」的主要工作就是「對我們的信念的反對意見做出回應」。哲學思辨會要求你在必要時放棄己見,接受異議。哲學就是要教你不要那麼「控古力」,成為基本教義派。我想,這就是葛汀所認為哲學的真正大用。

    台北名產店

    最後我要談談譯者吳妍儀。譯者畢業於臺灣大學哲學系,後來到中正大學修習哲學碩士。我恰好是她的授業老師。對翻譯書,我常持保留態度,因為有些翻譯實在錯的離譜。但是我極力推薦葛汀這本書的翻譯,因為吳妍儀是十分優秀的哲學學生。我教過她哲學,也常年和她保持聯繫。我看到她在寫作與翻譯上的優異表現,以及她近似苛求的自我要求,我認為這是一本嚴謹可靠的譯作,大家放心地享受閱讀葛汀這本書吧!



    推薦序



    哲學能夠為我們的社會提供深入思考的線索

    ──
    苑舉正(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)



    本書書名,是我從事哲學研究三十多年來,一直放在心中的問題。我們哲學人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,與一般人不太一樣。一般人很容易直接問這個問題,卻對於「哲學是什麼」缺乏應有的認識。哲學專業人對於這個問題往往是採取「擱置」的作法。為什麼呢?因為在研讀哲學的過程中,我們感受到一種超越的快樂,而這種感覺,讓我們擱置了這個問題。



    最近幾年,我開始正式面對這個問題。我一直在想,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議題與困惑,哲學應該能夠很積極地為我們提供一些答案。如果不是答案,至少要能扮演啟發的角色。若是哲學不能幫助我們理解生活環境,那麼從消極的態度看待哲學,也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。這幾年來我很努力,雖然不算成功,但至少我認為,哲學能夠為我們的社會,提供一些深入思考的線索。用這個態度來看待哲學,可以展現哲學的妙用,卻也面臨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:不同的社會可能有不同的哲學需求。這是因為,縱使哲學強調客觀與理性,但每一個社會都有依照傳統所強調的議題。



    本書正是針對美國社會所做,因此其中內容所想要解決的哲學議題,都是美國時下最熱衷的。在長期受到美國學術發展影響的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◎Chpater 1如何論辯政治議題(節錄)



    本章從近期的政治辯論裡舉例,將解釋並以實例說明有效論證過程中所需要的重要邏輯原則與區別。我們首先區分真正的與虛假的論證,然後討論並闡明善意理解原則(Principle of Charity),這個原則顯示出「公平對待對手能夠讓己方的論證更有說服力」。接下來,我們檢視演繹性(deductive)與歸納性(inductive)論證之間的區別,然後在歸納推論方面,探索很根本卻常被忽略的相關證據原則(Principle of Relevant Evidence)。



    接著,介紹確信(conviction)的概念,還有相關的圖像(picture)概念。這兩個概念在後面各章都具有重要的角色。反省「確信」在論證中扮演的角色,將導向合乎邏輯(logical)與合乎理性(rational)之間的重要區別。



    在接下來的兩小節中,探究在某個特定主題上勢均力敵者(知識同儕﹝epistemic peer﹞)之間的論證,這將導向思想自由(freedom of thought)及思想正確性(correctness of thought)之間的區別,還有對於歧見的邏輯(the logic of disagreement)所做的分析。在最後,我們來考量完全沒能說服其他人的論證有什麼價值,藉此系統化地闡述自我理解原則(Principle of Self-Understanding)。



    ?當論辯不是論辯時



    通常,一個「論辯」只是一場激烈的觀點交換,一個很情緒化的交鋒戰,舉例來說,逼得你的對手沉默或落淚就「贏了」。然而,哲學家感興趣的論辯/論證(argument)是一個理性的過程,透過提供良好的理由來說服某人接受某個觀點的一種努力。不幸的是,在許多狀況下(政治就是一個主要例子),我們所說服的人,幾乎本來就已經贊同我們了。

    為什麼會這樣?一個理由是,我們稱為「政治辯論」的許多情況,事實上是吵架或是有歧見,而不是論證。立場敵對的代表們交換的只是一句話:「有錢人能付得起更多」對抗「增加稅收等於減少工作」。更精緻一點的意見交換,可能會引用歷史前例:「在一九五○年代戰後復甦熱潮中有過較高的稅率」對抗「雷根的減稅政策讓稅收歲入增加」。這樣的槍彈齊發,並不等於「前提支持結論」這種邏輯意義上的論證。(一個邏輯論證的簡單例子:「在過去十五年來,只有十分之一聯邦稅的削減,增加了歲入;所以,減稅很有可能不會增加歲入。」)就連政治家的完整演講,通常也是口號與似是而非的陳述之集合,靠著陳腔濫調串連起來。候選人的選前「辯論」,大半是練習看起來很有權威、把談話論點放在問題上、避免失態,並且用「打臉金句」來讓對手感到尷尬。我們有需要把真正的論證與虛假的論證區分開來,後者充其量只是引用事實,而這些事實本身並沒有給我們理由去相信結論。









    編/譯者:吳妍儀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432

    五股烤肉食材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• 作者:蓋瑞.葛汀

      追蹤







    • 譯者:吳妍儀








    • 出版社:橡實

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• 出版日:2017/5/25








    • ISBN:9789869461467




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    • 館主推薦:★★★☆☆








    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

    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

    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

    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?kmcode=2011000037031&RID=C1000302652&lid=book_class_sec_se&actid=WISE

    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評價,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哪裡買,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評比,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推薦2017,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價格,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特賣會,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折扣價,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推薦好書,哲學能做什麼?公共議題的哲學論辯與思維練習好書推薦





    親愛的玩家:

    大家好!

    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遊戲體驗,享受到更多遊戲的樂趣和挑戰,《星紀傳說》應廣大玩家的需求,開放"資料互通"功能。

    本次數據互通伺服器時間:11月3日14:00~18:00

    本次參與資料互通伺服器:

    第一組:S3仲夏之星、S4龍皇之約

    第二組:S8 時空縫隙、S9 迷之少女、S10 星紀重生

    注意事項:

    優化新店 燒烤規則

    為了優化伺服器的環境,為玩家提供更加順暢的遊戲體驗,我們將會對部分角色進行清除,當玩家等級≤2級或者角色資料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,則該角色資料將進行清除。

    1、等級小於10級。

    2、超過2個月未登陸遊戲。

    二.學院分配

    "資料互通"後玩家學院所屬不變。

    三.遊戲登陸

    "資料互通"之後,原有登陸入口依然存在,如所在大區均有角色,即可從原伺服器登陸遊戲,即登陸原有角色。如帳號下同時在"繁體1區"擁有角色A,在"繁體2區"擁有角色B,那麼"資料互通"之後,點擊伺服器"繁體1區"則登陸角色A,點擊伺服器"繁體2區"則登陸角色B。

    角色"資料互通"規則

    1.角色重名處理:

    "資料互通"後兩個伺服器內的玩家名可能會出現重名情況,此時將在角色名前加入首碼,如原為星海學院伺服器的角色名"星紀傳說","資料互通"後角色名顯示為"1S-星紀傳說"

    2.同帳號在"資料互通"服內有多個角色

    "資料互通"之後,原有登陸入口依然存在,如"資料互通"所在大區均有角色,即可從原伺服器登陸遊戲,即登陸原有角色。(可參考"遊戲登陸"規則內詳解)好遊戲不囉嗦!點我直接玩!



    《NiceGame》遊戲中心 營運團隊 敬上

    2014-11-03







    親愛的玩家:

    大家好!

    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遊戲體驗,享受到更多遊戲的樂趣和挑戰,《星紀傳說》應廣大玩家的需求,開放"資料互通"功能。

    本次數據互通伺服器時間:11月3日14:00~18:00

    本次參與資料互通伺服器:

    第一組:S3仲夏之星、S4龍皇之約

    第二組:S8 時空縫隙、S9 迷之少女、S10 星紀重生

    注意事項:

    優化規則

    為了優化伺服器的環境,為玩家提供更加順暢的遊戲體驗,我們將會對部分角色進行清除,當玩家等級≤2級或者角色資料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,則該角色資料將進行清除。

    1、等級小於10級。

    2、超過2個月未登陸遊戲。

    二.學院分配

    "資料互通"後玩家學院所屬不變。

    三.遊戲登陸

    "資料互通"之後,原有登陸入口依然存在,如所在大區均有角色,即可從原伺服器登陸遊戲,即登陸原有角色。如帳號下同時在"繁體1區"擁有角色A,在"繁體2區"擁有角色B,那麼"資料互通"之後,點擊伺服器"繁體1區"則登陸角色A,點擊伺服器"繁體2區"則登陸角色B。

    角色"資料互通"規則

    1.角色重名處理:

    "資料互通"後兩個伺服器內的玩家名可能會出現重名情況,此時將在角色名前加入首碼,如原為星海學院伺服器的角色名"星紀傳說","資料互通"後角色名顯示為"1S-星紀傳說"

    2.同帳號在"資料互通"服內有多個角色

    "資料互通"之後,原有登陸入口依然存在,如"資料互通"所在大區均有角色,即可從原伺服器登陸遊戲,即登陸原有角色。(可參考"遊戲登陸"規則內詳解)好遊戲不囉嗦!點我直接玩!



    《NiceGame》遊戲中心 營運團隊 敬上

    2014-11-03







    親愛的玩家:

    大家好!

    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遊戲體驗,享受到更多遊戲的樂趣和挑戰,《星紀傳說》應廣大玩家的需求,開放"資料互通"功能。

    本次數據互通伺服器時間:11月3日14:00~18:00

    本次參與資料互通伺服器:

    第一組:S3仲夏之星、S4龍皇之約

    第二組:S8 時空縫隙、S9 迷之少女、S10 星紀重生

    注意事項:

    優化規則

    為了優化伺服器的環境,為玩家提供更加順暢的遊戲體驗,我們將會對部分角色進行清除,當玩家等級≤2級或者角色資料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時,則該角色資料將進行清除。

    1、等級小於10級。

    2、超過2個月未登陸遊戲。

    二.學院分配

    "資料互通"後玩家學院所屬不變。

    三.遊戲登陸

    "資料互通"之後,原有登陸入口依然存在,如所在大區均有角色,即可從原伺服器登陸遊戲,即登陸原有角色。如帳號下同時在"繁體1區"擁有角色A,在"繁體2區"擁有角色B,那麼"資料互通"之後,點擊伺服器"繁體1區"則登陸角色A,點擊伺服器"繁體2區"則登陸角色B。

    角色"資料互通"規則

    1.角色重名處理:

    "資料互通"後兩個伺服器內的玩家名可能會出現重名情況,此時將在角色名前加入首碼,如原為星海學院伺服器的角色名"星紀傳說","資料互通"後角色名顯示為"1S-星紀傳說"

    2.同帳號在"資料互通"服內有多個角色

    "資料互通"之後,原有登陸入口依然存在,如"資料互通"所在大區均有角色,即可從原伺服器登陸遊戲,即登陸原有角色。(可參考"遊戲登陸"規則內詳解)好遊戲不囉嗦!點我直接玩!



    《NiceGame》遊戲中心 營運團隊 敬上

    2014-11-03




    EA7A505AFA826AA6
arrow
arrow

    李俊凱央盲董垛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